Dear Jane 的現代愛情三部曲
昨晚唱 K,在亂唱了一番后,突然想起最近比較喜歡的一個系列 —— Dear Jane 的現代愛情三部曲:
《哪里只得我共你》
《只知道感覺失了蹤》
《經過一些秋與冬》
回來后,我嘗試回憶了當初為何會對這個陳浩然、高曉曼的故事感興趣,一番回憶后,確定其實不過是在 YouTube 上的一次偶然點擊而致。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YouTube 現在是被和諧的網站,這對許多人來說倒無所謂,只要不是缺胳膊少腿,上去瞄一下還真不是啥難事,這里提一下它想說的不外乎是我是實在不滿意內地視頻網站動輒接近 1 分鐘的片頭廣告,實在讓人大倒胃口。
Dear Jane,是一個香港的樂隊組合,由于現在內地對港樂或者說香港本土音樂普遍不感興趣不關注不傳播,所以現在很多香港的歌手、歌曲在內地是沒啥機會獲得受眾的,例如鄧紫棋 GEM,在 08 年上 TVB 勁歌金曲的時候,我已經對這位感冒傷風登臺的女歌手印象深刻。在經過多年后,GEM 才得以透過內地的娛樂節目讓內地觀眾、聽眾認識她,相對于許多香港歌手而言她真的是很幸運。而 Dear Jane 目前在內地應該還是相對小眾的,談不上什么知名度。
內地市場在大約 20 年前已經逐漸擺脫港臺尤其是香港音樂、歌手的追捧,香港樂壇從那時起再未出現鼎盛時期四大天王雄霸天下的盛況,現在人們提起港樂,更多的就是四大天王及之前的譚詠麟、張國榮以及許冠杰等歌手的追憶。
香港樂壇新鮮的氣象即使是本地也不怎么獲得認同,許多有能力的歌手在拿了個新人獎后要嘛銷聲匿跡要嘛多棲發展(其實就是商業化包裝,例如 Twins),能不斷出新專輯并獲得市場認可的少之又少,偶爾冒個頭也被各種反偶像團體蔑視、挖黑,在傳媒業競爭激烈的今天,要捧一個歌手、樂隊的難度絕對要比幾篇負面文章、照片、視頻導致的打壓難得多,當然我并不是要否定其中的確有水平一般、不爭氣的,只是感到可惜的是,很多有能力的歌手就此銷聲匿跡(香港網絡大典上有一個歷年新人蒸發名單)。
在音樂方面我雖然比較雜食,但是作為一個廣州人,對粵語是有較強認同的,愛屋及烏,以粵語為主流的港樂自然也是我重要的歌曲收集對象,事實上我目前搜集的歌曲,應該是 90% 都是香港粵語歌曲。在過去幾年,我認為港樂基本上屬于陰盛陽衰,例如我可以很快就舉出 Janice(衛蘭)、Kay(謝安琪)、JW(王灝兒,也叫 Joey,她和 Janice 都是從黎明的 A-Music 出道)、Jinny(吳若希)等我覺得不錯的女歌手,但是讓我舉幾個新晉男歌手,則好像真找不到。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 Dear Jane,由黃天翱(Tim Wong,主音)、翁厚樑(Howie Yung,吉他)、伍漢邦(Jackal Ng,低音吉他)、鼓手黎俊華(Nice)組成。
樂隊名字源自 Dear John letter(這個英文短語的含義就是美國二戰時期士兵時期寫給男方的分手信,John 泛指男士,而這里的 Dear Jane 的 Jane 自然則泛指女士)的男子版,表明樂隊歌曲是從男生的角度為主。
那么 Dear Jane 的三部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顯然用文字來描述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所以還是讓我們先來看看三部曲的視頻吧。



三部曲對應的的 MV 故事內容分別為
第一章《拯救》:后巷偶遇;
第三十七章《失蹤》:新鮮期過期,感情出現裂痕;
第八十一章《記得》:彼此記得昔日的點點滴滴,在一次演唱會中重遇。
三部曲的 MV 在鏡頭設計有非常濃厚的電影感覺,而飾演陳浩然和高小曼的男模胡卓希和莊灃林清新自然的演繹也為 MV 增色不少。
第一部曲《哪里只得我共你》在首發的時候就獲得了非常高的點擊率,而后的《只知道感覺失了蹤》、《經過一些秋與冬》也都是獲得了普遍的好評,第三部曲的 MV 隱藏的第八十二章更是讓大家遐想連篇。
三部曲音樂的旋律一氣呵成、自然而跌宕,似曾相識卻又各自獨立成章,體現了 Dear Jane 在作曲、填詞、編曲上的成熟,很有自己的風格,同時又有點外國的味道,在個性化和商業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從唱 K 的角度來說,三部曲的高低音轉變都非??於鴱娏矣辛?,原唱聽上去很順耳,曲譜上也那么幾段不斷重復的,但是真要唱的話,難度一點也不低。
三部曲的故事以高小曼從高級寫字樓中快步走向后巷開始,主角顯然是帶著一些內心戲的,鏡頭從正身到后背一直貼著她追鏡,高小曼的腳步逐步加快,在進入后巷不久后就一路小跑,在到達一個大廈的后門后終于停了下來,再也忍不住俯身痛哭起來了,而此時鏡頭徐徐展現后巷另一側正斯然而至的男主角陳浩然。
陳浩然的裝扮穿著飛機恤,造型自由散漫略帶點頹,在拿出香煙從口袋里找火的剎那,注意到了正蹲在門口痛哭的高小曼,陳浩然環視了一下,似乎周圍并未有什么特別,看來女子的痛哭不過是普通的情傷罷了,轉身點燃香煙就背離高小曼走開了,“扔下”了女主在那里獨自痛哭。
鏡頭到了第二天,女主依然在一堵門那里,旁若無人地低頭坐一張不知道誰放的椅子,慢慢地撕著面包吃,陳浩然從昨日相反的方向視若無睹地經過女主。
日子,似乎就要這樣日復一日地過去了。
鏡頭切換到了某天,依然是后巷,女主依然在門旁,雙手緊抱這文件夾,所不同的是,這時候女主似乎已經對每天身邊經過的那位男子有了點疑惑(那張椅子是不是他放的呢?),在陳浩然從后巷入來時,女主欲言又止地將頭略微轉向了從后背正在走過來的男主,這個動作雖然輕微,但是這已經代表了正有事發生。
此時的鏡頭非常干凈,光線明亮的后巷,雪白的墻壁,女主也換了一身清素的衣服。
男主和女主后巷分別點燃各自的香煙,彼此若有所思。
日子繼續,后巷中的女主看來越來越輕松,姿態悠然。而男主現在的著裝可以清晰地表明他是一位工匠,鏡頭以仰視的角度對準他,他身后是香港典型的舊式高樓大廈,揭示了作為年輕人的他所背負的沉重生存壓力。
此時的歌詞:
站在我的身后 要確保你無愁沒憂
不聽閑言 若你好 就已經 很足夠
那里 無人被嫌棄 那里無人被人欺
浪漫溫馨一世紀
那里只得我共你
勝過美的晨曦
鏡頭切換為男主騎著小綿羊在晨曦的車流中穿梭。
此時的歌詞:
我要將你拯救 逃離人類荒謬
就用我的雙手 帶著你走
不掙扎 只緊扣
從未低頭 途徑幾百萬傷口
終于,高小曼從一直閉著的門中走了出來,兩人都抽著煙,不過高小曼只抽了幾口后就將雙手捂到臉前,將肺部的煙呵到雙手和衣服上。陳浩然看在眼中,感到有些奇怪,就也做了同樣的動作,兩人似乎有了共鳴。
高小曼見此,站在原地,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地側向著對著男主說:“我不吸煙的,只不過想出來歇一下而已,所以得有些煙味才好回到寫字樓里”,說完,就準備走回寫字樓了。
陳浩然見此,立馬跑了上去,拉著高小曼的手,在些微的遲疑后作了自我介紹:“我叫浩然呀”,女主聽到后,笑了。
MV 的鏡頭切到喜聞樂見的結尾黑場,但是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
陳浩然:我連自己怎樣令自己開心也不知道 但不知哪來的自信 我想令你笑
故事情節很簡單很自然,由始至終男女主角各懷心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女主逐漸從情傷中走出,男主也開始有了勇氣,相較而言,女主顯得更為主動,導演在這里為日后兩人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作為 MV 來說,這是非常容易看懂的,沒有故弄玄虛,一切都那么恰巧而必然,畫面色彩雖然憂郁但溫暖有力。
Dear Jane Youtube 官網視頻下對于該 MV 有這樣的描述:
一街之隔 劃分商業和工廈
這兩個世界的人 互相看見 掠過
直至發現不一樣的 或 一樣的
第一部曲歌詞中的“逃離人類荒謬”、“途徑幾百萬傷口”,隱約地暗示了當前香港中年輕人對于現狀的無力感,商業、工業,兩個世界那么近,又那么遠,若不是后巷、香煙,兩位不同世界的男女幾乎不可能走到一起。
三部曲的后兩部故事其實也是順延第一部曲埋下的伏筆展開。
工匠陳浩然在工廈中工作,在高級寫字樓的高小曼親自帶著外賣乘坐貨梯給他送飯,陳浩然一臉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讓兩人不再如初。
第三部曲則是兩人分手后,陳浩然對熱戀中的點點滴滴不斷涌上心頭,知道一個 Dear Jane 舉辦的演唱會上,兩人偶然再遇,但是男主發現女主身邊多了一位帥哥。演唱會過后,女主發現了男主,一路追著,最終跟上并說出了男主的名字:“陳浩然”,所謂的經過一些秋與冬,最終兩人似乎還是再續情愫了。
陳浩然心里一直以來都有著這樣的想法:
“總有一個人,讓你永遠記得 你自己多差
然后你再也做不了壞人”。
希望這樣的港樂越來越多吧。